服務熱線
13755284027
靖江市 137.5528.4027.解密排水管道疏通清淤的“前奏”排查檢測,隨著市區排水管網整治攻堅行動、黑臭水體防反彈工作的深入推進以及汛期的到來,管道疏通調查、疏通的任務越加繁重和緊迫。科學的排水管網調查和管道疏通清淤,疏通下水道,污水管道清淤疏通檢測,排查管道清疏改造,需要建立在系統的積淤量調查之上。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排水管網積淤量調查隊伍,感受他們一天的工作。
6月9日,上午9點的沙城街已經烈日炎炎,一支身著藍色制服、橙色警示背心的三人小隊正穿梭在忙碌的車流之中,他們是市南排市政公司經開區分公司的管道積淤量調查小隊。一根長桿兒、一本記錄冊、一副卷尺、一把丁字鎬、一對警示錐是他們的基礎裝備。今天這支小隊要完成沙城街污水管的積淤量調查,工作流程聽起來僅三步——開井、觀測、蓋井,但是干起來卻并不簡單。
每天開關80余斤鑄鐵井蓋100余次的“力量沖鋒”
開井蓋、關井蓋是積淤調查的一步和后一步,這項工作主要由張賽林負責,他是這支小隊中塊頭大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保持好這個體型,就是更好地完成工作,因為隊伍需要力量。一個鑄鐵井蓋面重達80余斤,又經常與井沿雜物黏連或者被內置的卡扣鎖牢,因此撬起一塊井蓋需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同時,還要直面附在井壁上的蟑螂、蒼蠅向他發起的突襲。
開井不易,關井亦難。未*閉合的井蓋會對周邊行人、車輛出行埋下隱患,但如果碰到井蓋內置卡扣原因或是 “有脾氣”的井圈,關井也很是費力。面對那些“有脾氣”的井蓋,張賽林用自己的身體摸索出了一條妙招,他用一次次的跳躍征服井蓋讓他們服服帖帖,平均每天每調查一條路他就要開蓋五六十次,跳起百來次,留下一身的汗。
毫厘之間見“匠心”的崗位能手
管道積淤量調查是管道疏通的前提工作。通過積淤量調查,積淤達到管徑五分之一以上的管網,被列入需疏通管網。因此,積淤數據及管內情況的確定,是積淤量調查的核心。
調查小隊中的項攀鋼和王耀宇,是25歲出頭的年輕小伙子,他們主要負責測試和記錄。“0.05米、0.01米...這個不行有0.45米。”在測量桿出井的瞬間,他倆便能將積淤數值脫口而出。項攀鋼說:“這是測了成千上萬個井后才積累的經驗。”經驗給了他們一雙的眼,但是為了保證工作的嚴謹性,每次測量還會要卷尺進行復核。
項攀鋼擅長使用測試桿,下桿探井同樣是件技術活,他說:“井內情況復雜,有些井內蓋滿了漂浮物、井底沉淀的淤泥污物壓得十分嚴實,需要反復用力戳測試桿,才能做到測量。”王耀宇則要負責核對圖紙和數據:“經開區管網布局復雜、建設時間久遠、存在部分設計不合理,許多污水管網和雨水管網混在一條道路或一塊區域下,所以每次調查我們都要做好甄別工作,馬虎不得。”
雖然污水井的惡臭在視覺上、嗅覺上刺激著神經,但調查隊員們苦中作樂,形象地給各色大面積污濁物和油污漂浮著的污水井起了代稱——“牛奶井、橙汁井”等等。“我們要通過觀察井內污水流量、漂浮物、油污等情況對周邊的管網排污情況進行簡單判斷。”王耀宇說,“比如某口污水井內油污特別多,通過與上下游污水井內情況對比,可以初步判斷出該段管網附近可能存在餐飲店違規偷排污水的情況。”
“南排市政文武”的管道管網清淤檢測排查調查團隊
他們的調查區域有時候開車需要一個多小時,還有不少地方不能驅車直達,只能靠著每一位隊員的雙腿去走街串巷,他們笑稱自己幾乎每天都是20000步打底的,稱霸微信運動。
積淤量調查還要完成許多細節工作,沿線雨污井是否存在井蓋錯蓋、井內防墜網是否完好,都要他們一并記錄、整改和上報。所以即便身體再疲憊,調查隊員們也還要抽出時間坐在辦公室電腦前仔細地將當日調查情況進行整理,形成調查材料。這些初步判斷和記錄資料,將為下一步管網整治提供富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和整改方向。
據悉,今年以來在南排市政公司針對泰州市大量的積淤量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已完成管道疏通211.966公里,管道檢測55.5465公里。
江蘇城市新聞臺報道江蘇南排市政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現場施工,李楠報道。